近日,岳阳县月田镇红光教学点的毛阳保老师荣获“湖南省第八届运达乡村教师奖”,全省获此奖项的仅10人。
毛阳保老师坚守山区教育近30年,一直在三尺讲台上用忠心坚守事业,用恒心提升技能,用爱心放飞希望,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教师、省道德模范。
爱洒山区
1986年9月,毛老师走上教育岗位,与教育、与学生、与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他被安排到了月形小学任教.当时该村分2处办学,一处为月形小学,共4个年级,76个学生,一处是金盆教学点,为月形的分校,位于月田镇的最南端,18个学生,3个年级,1个教学班,他就选择在这所“杉皮当瓦盖,竹棚作卧房”的白云边,一教就是3年。
2011年下半年,位于“两省三县”交界的钟山教学点,因前任教师退休,无人担岗,该点离集镇40多里路,老师们都不愿去。18个学生,面临无人任教。当时已经在集镇学校任教的毛老师主动请缨:“我是多年的优秀教师,我不去,谁去?”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是一到钟山教学点,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教室里堆满了干柴,房间里霉气扑鼻,草坪上杂草丛生。他二话没说,和村民一起清除杂草、冲洗教室,并自己掏钱买来了电线灯泡和生活炊具,把电路安装好,教室布置好,很快一切工作就绪,教学工作正常运转。
钟山教学点山高路陡,蜿蜒崎岖,一次惊魂的交通意外,险些赔上了性命。那是开学不久的一天早晨,雾大路陡,他骑车下山买东西,走到半山腰转弯处,一辆货车迎面而来,他重重地摔下山坡。医院诊断为左肩胛骨破裂,建议住院治疗,他想:18名孩子怎么办?于是他回到学校,边上课边治疗,一连几个月,他带着伤痛,与学生艰难地生活和工作在这所孤僻的教学点里。
近30年来,他先后在15所山旮旯里学校里任教。
教学相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毛老师从参加工作至今,始终没有停止学习,十分重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课堂中,毛老师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构建“民主、平等、互重”课堂新型师生关系。充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质量好起来。他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教学活动,被家长调侃为“好耍教师”。有时他为了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各式各样的教具摆上讲台,将各种水果及其他食物领进课堂。因此,他被同仁们称之为“智慧老师”。真情付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数十年来,他所任教的学科成绩均居全镇前列,先后荣获镇“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12次,荣获县级“理科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教学质量先进个人”、“优秀教研组长”、“‘十五’期间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保姆教师”
毛老师认为教师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着责任。胸中有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他将一颗心全交给了学生,既有慈母之心,又有保姆之行。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他必做几件事,常到寝室走走,教学生整理内务,查学生就寝;常到教室转转,督促学生学习好、休息好;常到校园逛逛,与学生谈心,同学生娱乐,学生就餐时必到,怕学生吃不好随时为学生服务。在月形小学任教时,学生上学大多要走几里或十几里山路,午餐都是家中自带饭菜就读。而学生带来的饭菜中午就冷了,毛老师就承担了为这些学生热饭的义务。傍晚捡柴,中午热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而他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优秀保姆教师”。在红光教学点,部分学生上下学要经过一个“U”水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毛老师就把“教书、做饭、护送”一肩挑。每到学生上下学时间,他总是将学生迎来送去,并站在水库旁边的最高处,手拿着话筒,不停地提醒学生注意行路安全。无论阴晴雨雪,从不间断。
二十多年来,毛老师共出资帮助了68名学生,他时刻要求自己用爱心扬起学生心海的风帆。
来源:岳阳日报
编辑:周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