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北大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编辑:周兵华 2019-03-10 23:32:00
—分享—

  (一)

  那天早晨六点,我散步到北大西门,因为头一天晚上在未名湖边转了一圈,觉得很美,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跟随一位不认识的人混进了北大。值班保安没有阻拦,可能是因为太早了,也可能是他认为我跟那位不认识的人是一坨的。

  进来,可以看见“左右华表各一”,据明末清初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此华表“乾隆七年建”,即制于1742年;它原来在圆明园的安佑宫,移至于此,有一段不予言说的历史。

  往左走大约一百多米,就到了未名湖。未名湖是北大的“慧眼”,她的演变一直和水有关,当然也包括泪水。从明朝末年米万钟的勺园开始,这里及周边就是潆洄、灵动、幽野的水景。即使是来自荆楚水乡、熟稔水道的袁中道,在此情此景面前也表现出了几分惊诧!

  到了清乾隆时期,这里被赐给宠臣和珅后,和珅大兴土木,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游廊楼亭众多,可以与圆明园相媲美。只是,白云苍狗,世事转瞬,残留至今的风物寥寥无几,未名湖畔的石舫就是其中之一。还有钟亭旁的古松和临湖轩南的白皮松,三百多年前,它们是那样的羸弱、那样的稀疏,而今却是如此苍劲、如此蓊郁!那些曾经飘落在帝王肩上的树叶,如今换一身便装依照原旧古老的姿势飘落在今人肩上。

  四百年的芳华过后,未名湖的周围依旧是十里稻田、十里荷塘。每到夏天,稻浪翻滚,荷花飘香。历史的演变如愈开愈快的列车,当朗润园的最后一位主人载涛离去后,这些风景就慢慢湮没在历史的风烟里,滞留在记忆里的稻香荷香被干燥、有时也夹有雾霾的空气取而代之.

  未名湖碑石的不远处,有一块翻尾石鱼。它原是圆明园属园长春园中西洋楼的石刻构件,伴随中国苦难史惨遭劫掠,多次变卖,最后才在未名湖畔安了家。石碑对面有一座水塔,是1924年燕京大学为解决全校生活用水而修建的;水塔之所以称为博雅塔,是因为当时由美国博雅氏捐资兴建的.

  世事沧桑,未名湖依旧波澜不惊,不言不语。这,或许就是未名湖的魅力所在!

  未名湖,说是“未名”,其实有名,而且名扬天下,甚至可以说,她已经成为了北大的灵魂。

  因为未名湖,北大才有活力;因为未名湖,北大才有灵气。如今,未名湖已经成为北大的点睛之笔,流溢着一股独特的灵气。有一首诗(许秋汉写的)曾一度在北大流行: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若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

  是啊,北大的水之芳华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

  (二)

  和其他的大学相比,北大显得有些低调,有些简单:楼宇不是很高,学生宿舍条件简陋,环境卫生也不怎么样,有些路面还破烂不堪,草地花园边的围栏烂了就烂了。有时还可以看见一只狗在草地上闲来逛去,几只猫在树丛间钻进钻出;葳蕤的草木恣意生长,有一些生趣,有一些意境。这,就是北大,特立独行的北大。

  未名湖的面积也不大,好像只比儿时老家前的门口塘大那么一点,湖的四周用乱石堆垒而成。岸边,声势最浩大的树种要数垂柳了,这些水乡堤岸边最平常的植物,一旦在一个季节里疯狂,就会长成人们眼中最重要的色调。湖面上,荷花摇曳,还有一些慵懒的睡莲和《诗经》里的爱情植物荇菜等等,都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北大夏天的主色调是绿,山桃的绿、二月兰的绿、桧柏的绿、野草的绿……深浅不一,浓淡相宜。如果说绿色是衬托,那“文眼”就是湖面上的红荷了。虽然只是晨曦初露,但她依然夺人眼球。

  未名湖的夏天,自然少不了槐花和木槿。槐花如雪,簌簌飘落,铺陈小径。木槿花或紫红,或白,艳丽多姿,这种适宜生长在童话世界里的花朵,在儿时的记忆里,总是长在老屋后的篱笆旁,有一些姿色,也有一些孤傲。

  行走在未名湖畔,你会发现:未名湖其实就是一座美丽的植物王国,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显现无遗。我认识的珍稀一点的树木有连翘、紫薇、黄刺玫、一叶楸、栾树、红叶李等;还有一些古树,如白皮松、国槐、桑树、银杏等,有人统计过,在北大校园里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000多棵。

  北大的草木芳华,无论是春,是夏,还是秋,是冬,大自然对季节的调制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三)

  走进北大,人的思维会习惯性地总结出“三多”:一是自行车多,而且大多是比较差的自行车,可能是好的容易被人“惦记”着吧;二是蝉多,而且声音大,气温升高后,蝉鸣四起,从枝头落下的蝉声似乎都是温热的;三是绕湖而行的人多,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绕湖而行已经成为北大人的一种习惯,抑或一种享受。在我们外人看来,这种绕湖而行更是一种膜拜、一种盛典!

  因着草木的滋养,因着湖水的膏泽,这里成了北大人自由思想和活泼灵魂释放的地方。或早晨,或傍晚,有人在朗读,有人在练声,有人在行走,有人在思考,当然也有一些年轻的北大学子在欣赏面前优美的风景和美丽的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种不畏权威、特立独行的气节,已经得到了所有北大人的认同。

  看草木的一个更高层次是,透过草木知晓有关草木的人和事。在未名湖不远处的小园里,草木繁盛,花香怡人,蔡元培雕像就矗立在那里。“蔡元培先生”五个字是由许德珩敬题的,雕像底下的石座上摆满了许多北大学子敬献的鲜花。在这位思想的巨人面前,也许只有草木之精华——鲜花才能表达对他的敬意!

  

 

  在北大29楼与31楼之间,有一尊“民主与科学”雕塑,也就是“DS”雕塑。雕塑造型的“D”与“S”分别是“民主”与“科学”的英文缩写,它承载着百年北大生生不息、永不磨灭的爱国主义精神。

  谢冕先生在《永远的校园》中写道:“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现象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校园从来就没有与政治割裂开来过,每当国难当头,这里就会成为呐喊和惊世骇俗言论的先声地。

  文化的芳华不曾停顿,其核心的价值需要传承,而不是愈行愈远。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编辑:周兵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阳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