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张老照片穿越时光50年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编辑:周兵华 2019-03-03 15:35:00
—分享—
 
一张老照片:穿越时光50年
姨娘70岁生日那天,我把1964年《人民画报》新闻图片送给她时,老人家热泪盈眶,赶忙问:你从哪里弄来的照片啊?当年18岁她青春洋溢,已结婚生子。在人民公社参与劳动,她是满分12分的壮劳力。看到这幅时代印记的照片,左邻右舍的老人聚拢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打开了话匣子。
6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云山人民公社隶属于岳阳县毛田区。所谓毛田,从字面上可以抽象理解为不毛之地。群众称:“山是剥皮山,水是祸坨水,田是沙丘田,土是黄泥土”。然而,这里富有的是一种可贵的干劲。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治山、治水、治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很快征服了这里的穷山恶水,曾经几度成为湖南省“农业学大寨”的大典型。
湘北大云山山高寒气重、湿度大,老百姓都爱喝点当地酿制的谷酒,干部也不例外,云山公社党委书记李卫忠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喝酒有个特点,叫“一下崽”(当地语:一杯一口清),不管你用多大饭碗还是多小酒杯敬他的酒,他都是“一下崽”进肚,即喝完酒后将酒碗、酒杯倒过来,再不搞 “第二下崽”了。这里的干部都具有这种性格,说话老实,办事实在,干事一气呵成。云山的干部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的云山人,他们的家庭和亲戚朋友都住在云山,建设云山等于是建设自己的家园,让自己的家乡好起来、富起来。老百姓都称呼公社书记为“某某哥”、“某某叔”,有些老人甚至喊公社书记为“某某伢崽”,很少有人喊某书记的。而干部同志也总是身着朴素,满面笑容,见人也是“哥”呀、“叔”呀、“爷”呀的称呼人家。这种称呼所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信任度提高了,关系和谐了。干部虚心听取老百姓的意见,老百姓老老实实的听干部的指挥,处于这种关系,事情就好办了。
填饱肚子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人民公社时期,送交“爱国粮”速度最快,送粮的队伍也最庞大,也是群众最开心的事。他们将以前送粮时赠送给他们的爱国锦旗,高高地挂在独轮木车上,表示要再当先进。几十个大队,几百个生产队搞竞赛,看谁的任务完成快。送一次爱国粮就等于是上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课。有个地方甚至将地名改为“爱国大队”。 公粮入库时,生产队长组织劳力,将上好的粮食,用写着标语的箩筐装好,每担约一百斤,社员们头戴草帽,扁担上缠着一条发黄的手巾,挽着裤管,穿着黄胶鞋或轮胎皮割成的鞋,从生产队仓库中挑出,会齐后统一出发,长龙一般前往公社粮店。验粮过程很漫长,粮管员用一根带槽的铁尖棍,插入谷箩深处,带出里面一些谷粒,查勘质量的好坏,随手抓几粒稻谷放进嘴巴咬咬,如果听到“嘎嘣嘎嘣”脆响,便认定谷子干燥度达标。接着还要看稻谷有无杂质,如有,则要求社员挑至风车,车到合乎标准。社员们将称好的公粮依次下磅,挑到仓库内,倒入指定的位置。如一天未送够,第二天接着送,直到圆满完成任务。傍晚时分,送粮的人们沿着小路回家,打着火把,唱着山歌。
姨娘的公公抗日战争时期,因保护乡亲们安全,徒手与十多个日本兵搏斗,被鬼子砍成七节。建国后,姨娘一家人勤耕苦作,事事处处表现积极。姨父以身作则,夙夜在公,从大队会计干起,先后担任了中学校长、公社书记、区委书记、农委主任、县委常委、政协主席。现退休在家,姨父任然组织劳力修公路,修山塘水利,老百姓说起他,无不交口称赞:老干部作风。
回忆过去,乡亲们一脸的幸福。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编辑:周兵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阳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