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创新规划主要指标导向意义何在?

来源:新华社 编辑:周兵华 2019-03-13 16:38:00
—分享—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余晓洁、白国龙)我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近日印发。与“十二五”科技规划相比,新规划主要指标增至12项。指标变化有何导向意义?值得品读。

首先,新规划保留了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两项指标,但把它们提升至整个指标体系的前两位。新规划描绘的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蓝图中,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将大幅跃升。

“首个指标就是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从2015年的18名提升到2020年的第15名,其次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高到60%,意味着届时我国将进入全球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

新规划增加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指标和全民科普指标。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22.2万亿元增至2020年的34万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5.6%提高到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由0.9%增至1.1%。此外,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6.2%提升至10%。

新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始终贯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思想。“规划彰显时代特点,不是‘象牙塔’里面的规划,而是体现科技和经济结合、体现支撑国家由大到强转变的创新规划。”李萌说。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规划,也是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规划。”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说。新增指标体现了新常态下,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要求。

科普指标列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体现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只有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才能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我国科技馆、博物馆的展品创新性不够,同质化明显。科普要让公众能够参与、体验、互动,而不是‘高大上’。”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人才与科普处调研员邱成利说。

此外,新规划提出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到2020年达到2.5%和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翻一番等指标,体现了我国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依靠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

来源:新华社

编辑:周兵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阳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