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地
卢石生正在拔除杂草
红网岳阳县分站7月20日讯(记者 付琴)7月17日上午,记者在毛田镇卢塅村付条组一处田地里看到,农民卢石生正顶着烈日,半蹲在红薯地里忙着“倒苗”。 他边清理杂草边将薯苗来回翻转,原来,封垄后的薯苗经常要这样“倒腾”才会生长更加旺盛。
“别看红薯不起眼,今年赚钱就靠它了。”卢石生拭了拭头上的汗珠,自信满满地说道。57岁的卢石生所在的毛田镇卢塅村地处相思山山脚,是典型的贫困山村,目前该村共有贫困户79户,269人。由于这里田土贫瘠,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不少田地被荒废。
卢石生是卢塅村的贫困户,他和妻子都患有残疾,不能干重活,家里还有位13岁的孩子正在上学。“以前我家的收入来源就靠种田、养猪,一年辛辛苦苦干到头,也仅够吃饱饭。想要出去打工,我的腿脚又不方便。”卢石生也曾想做些其他的活来改善家庭条件,但苦于没有资金也没有门路,找不到致富的方法。
正巧,为推进卢塅村精准扶贫工作,2017年,村支两委和联点帮扶单位县食药工商质量监管局、安监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为贫困户发展红薯种植进行产业帮扶。 4月底,卢石生一家免费领到了两亩五分地的红薯苗。
“以前说‘红薯’,那就是‘穷’的代名词啊,一开始我不感兴趣。但是扶贫干部多次上门劝说,同我讲经济效益、讲扶贫政策,我就心动了,一口气种了两亩五分地的红薯哩。”卢石生笑眯眯地说。
除了卢石生一家,扶贫工作队还为其他61户贫困户及23户非贫困户也送去免费的红薯苗,与他们签订帮扶协议,长期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同时承诺待红薯成熟后将以高于市场价0.2元/斤进行统一收购,深加工后销往食堂、超市等地。此外,为了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种植,该村还将对种植贫困户予以100元/亩的补贴。
“红薯具有适应性强、易于管理、加工转化后效益增值大等特点,是村民脱贫致富的优选产业。”卢塅村驻村第一书记付勇向记者介绍,目前村里已引导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共种植红薯360亩,预计平均每亩可产红薯4000斤左右,可制成红薯粉700斤,初步估计,单亩红薯将带来3000千元的收入。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张阳
编辑:周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