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岳武
红网岳阳县分站5月17日讯(记者 袁颖)他,宁愿加班劳累也不让患者失望而归;他,生活俭朴却常自掏腰包给困难患者生活费;他,总是满腔热血地冲锋在守护健康的最前线;他就是城关镇卫生院副院长杨岳武。
杏林春暖 仁心仁术
接近中午一点,杨岳武仍处在“工作模式”:顾不上休息,巡视完病房后,整理查阅患者的病例资料,下午接着坐诊。这种连轴转的工作模式,杨岳武已经持续了14年。
今年35岁的杨岳武生长在农村,他从小就是老师、家人眼中的“好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优秀,200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荣家湾镇卫生院工作;2007年,他参加我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卫生系统正式一员,现为荣家湾镇卫生院临床主治医师,医政业务副院长。
作为一个医生,他明白只有时刻去学习,提高自己,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利用节假日时间参加培训、讲座,抓住每个空余时间去看书,成为他一直以来的习惯。2007年,他考取医师资格证书;第二年,考取医师执业证;2012年,考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而每张证书背后,是他无数个挑灯夜战努力的结果。
2016年11月,城关镇卫生院在荣家湾镇鹿角片区新建村给五保户进行健康排查,他接触到一位二十多年前因车祸头部受到重伤导致续发性癫痫的患者,患者头部进行过手术,可见一大块明显凹痕,让人十分心酸。因家庭条件差,多年来,没有进行过有效治疗。杨岳武急在心里,他开始想方设法为患者治疗。
面对他人的不解,他却十分“固执”,在院领导的同意和支持下,他将患者“带”进荣家湾镇卫生院进行免费治疗。没有这方面治疗经验,杨岳武便请教同行,翻阅资料,不断寻找治疗方法。相关药品短缺,他就自己往大大小小的药店奔波,并自己动手实验,细心调配药剂;患者营养不良,他从自己微薄的收入里拿钱给他解决伙食。在他悉心治疗下,患者从一个星期发作一次癫痫,到两个月一次,再到几个月一次,最后终于回到了正常。
悬壶济世 医人医心
在多年行医过程中,杨岳武发现:在农村,很多老人或慢性病患者常常忽视自身的健康,有的老人因为“怕花钱”而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拒绝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为此,他与领导进行讨论、研究,决定在医院新设一个慢病科。成立新科室并非易事,面对的困难和问题非常多,但他通过自己的摸索不断解决。缺少这方面的专科医生,他就带着青年医师、护士一起丰富和更新医疗业务知识;没有基药和床位,他与院领导多次争取上级支持。“天道酬勤”,2016年5月,慢病科正式成立。一年运营下来,1000名以上患者在这里痊愈出院。
医者仁心,杨岳武每月都会和年轻医生、护士一道,带上基本医疗设备和一些药品,前往城关镇、鹿角镇敬老院给老人和五保户进行免费听诊、测量血压血糖、做心电图,了解他们身体的不适,然后对症下药、配药。
现在,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村民找“小杨医师”看病,“病人的病没有看好,下班回家心情都会不好”。杨岳武说道。
在杨岳武的办公室,悬挂着好几面患者自发送来的锦旗,每一面锦旗里都蕴含着患者对他的“深情厚义”。其中一面是城关镇文胜村胡雪员、章满子夫妇送来的,两位老人身体不好,听村里人说“小杨医师”很厉害,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便来到了这里,十多年来,在杨岳武的精心治疗下,如今夫妇俩病情稳定。“小杨医师医术好,替我们治好了病,人也特别好。”67岁的章满子老人告诉记者。
对话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幸福”是杨岳武话语中频率最高的两个字——“在这里很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信仰,感觉很幸福。”作为一名基层医生,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甘之如饴。
一袭白衣,两袖清风,杨岳武对自己的定位是“民医”。 不以浮名绊此生,他多年默默付出,却与荣誉奖牌无缘。但是,在他身上折射出的却是一名医生最伟大的人格魅力,传递出的是浩然的医者仁心,杨岳武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践行了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职业信仰。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张阳
编辑:周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