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港,又称柘港洞,位于“天下第一村"张谷英村附近一处别有洞天的深山幽谷。1930年11月至1931年7月,中共湘北特委在这里指导平江、临湘、岳阳、湘阴四县的土地革命斗争,为发动贫苦群众,建立革命武装,开辟红色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旳贡献。早在1956年,柘港洞拦石坡仅两间半黄土屋的湘北特委办公旧址就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雨后初晴的夏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慕名已久的柘港洞,瞻仰了正在修葺尚未完工的湘北特委机关旧址。从室内一幅幅文字图片介绍和一件件陈列的实物,我们仿佛回到柘港这片红色热土上风云激荡的岁月。
湘北特委的前身是湘鄂赣边特委,1928年3月27日,著名的工运领袖、特委书记郭亮被叛徒出卖,在岳阳城区翰林街特委机关被捕,旋被押至长沙杀害,特委活动被迫停止。直至1930年1月开始恢复特委活动,同年8月,湘鄂赣边特委撤消,设立湘北特委,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1930年11月,湘北特委机关迁到平丶岳交界的渭洞(今张谷英镇)柘港洞,借用栏石坡农户潘汉清的两间半土屋办公。根据上级党组织安排,湘北特委负责指导平江丶临湘丶岳阳丶湘阴及江西修水丶铜鼓6县工作(后实际未执行修水、铜鼓指导工作)。特委书记李宗白,后由杨奇接任。湘北特委成立后确立了自己的政治路线,积极发展党团员,发动群众,组建游击队、赤卫大队,并成立了红军湘北独立团。湘北特委除指导平江丶湘阴丶临湘等县工作以外,还以柘港洞为中心直接推动岳阳县的土地革命斗争。早在湘北特委迁来柘港洞之前,党组织就在这里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1930年10月以柘港苦竹坪为中心成立了以邹天一为主席的区苏维埃政府,区以下从桂峰丶竹坪到松树塝丶大王洞,共成立了十二个乡苏维埃政权。11月下旬,湘北特委迁柘港后革命形势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同年12月恢复中共岳阳县委,由特委委员陈耀华任书记(后为李湘涛),次年1月,成立岳阳县苏维埃政府,在湘北特委和岳阳县委的直接领导下,柘港区十二乡的土地革命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其中柘港的"搬搬"运动影响巨大,从人民群众头上搬掉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从土豪劣绅家中搬来财物分给穷人。随后进行实现耕者有其田。田多的乡每人分了四石谷的田,少的分了二石半谷的田(一石谷的田折合一分多点)。柘港人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后,革命热情更加高涨,他们积极拥护苏区工作,青壮年参加游击队丶赤卫队,老人小孩为红军部队侦敌情,当向导,做红色政权和士地革命胜利果实的保卫者。
柘港这片位于岳、平交界山区的革命根据地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31年初,国民党岳阳县党部加大了对柘港的"清剿",由地方土豪劣绅纠集的东三团丶南四团丶保安团丶铲共义勇队数千余众对柘港发动围剿。湘北特委和红军湘北独立团在柘港根据地革命群众的支持下,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不甘失败的敌人稍事喘息,又于1931年4月发动更大规模的"清剿"。除在军事上增调敌十九军的一部进攻柘港外,还在人事上安排反共老手侯厚宗任岳阳县长,发动地方反动势力全力配合。正当柘港军民同仇敌忾迎击来犯之敌之际,红军湘北独立团奉命外调。独立团是湘北的主力军,她的调离使柘港乃至整个湘北地区的反"清剿"斗争陷入极其不利的困境。加上原游击队长任雄丶副队长伍湘随后叛变,县委书记李湘涛丶副书记袁毓英丶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徐群普、县游击大队政委任景芳等许多在柘港活动的共产党人和党的负责人被敌捕杀。据统计,1931年上半年,反动武装先后十七次血洗柘港洞和邻近的龙洞,160多名革命同志和无辜的百姓惨遭杀害,湘北特委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为保存革命力量,1931年7月,由湘北特委改为湘北分委的分委书记杨奇在柘港洞秘密开会,对分委的去向及各县的工作作了最后的安排。一部分由杨奇带领转浏阳上井岗山,另一部分去临湘药姑大山打游击。原湘北特委在柘港区乡村组建的党组织完全转入地下。然而革命的火种并未扑灭,1932年4月,在距柘港仅10多公里的杨林,原湘北特委宣传委员兰泽在从事地下活动时被叛徒出卖。敌人把兰泽绑在屠凳上,用烙铁烫她周身,逼她交出地下组织名单。这位年仅17岁的女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牺牲于屠刀之下。建国后,人民政府将烈士英勇就义的村庄命名为"兰泽村"。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柘港洞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早已回到人民的怀抱,实现了当年共产党人追求的梦想。随着岁月的流逝,八十多年前那一场场血雨腥风仿佛已逐渐被人们淡忘。栏石坡上那两间半黄土屋也似乎只有后山上潇潇的竹林作伴,显得有些落寞。但当我走进尚未修整完毕的湘北特委机关旧址时,一股激情油然而生,看到当年党的工作者们睡过的木床、用过的木箱丶提过的马灯……我突然想到曾从岳阳地方党史上见过的一些历史性文件。1930年12月到1931年5月,湘北特委在这两间半黄土屋起草的好几份决议都提到了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其中文件次号为(1)的《中国共产党湘北特委"(1930)十二丶一四"扩大会决议案》中就对党员中出现的"腐化丶消极丶怠工"现象“以及"躲避丶畏躬"的党内倾向提出了批评,同时还提出了"反对学院式的清谈倾向,反对形式主义,反对机关运动“等。1930年12月20日《湘北特委告全体同志书》中对"做工作就要钱,不拿钱就不做事“以及"新式官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批评。特别是湘北特委在这份文件中提出“下面路线为全体同志一致奋斗的标准“时,第三条为"党员职业化。失业同志,应当设法找到职业,党部应当帮助同志去谋职业,无职业技能的还要注意学习,同志们应互相介绍职业"。在当时条件极为困难的环境中,湘北特委能够在确保党的肌体健康的同时,把人文关怀传送到每一名普通党员的心坎上。既是今天重读这些曾经在昏暗的油灯起草的文件,犹有振聋发聩,春风化雨的感觉。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湘北特委留在柘港的那二间半黄土屋成为一座继承共产党人一心为人民谋福祉的巍巍丰碑。在人们心目中,这座简陋朴素的农舍胜过那些富丽堂皇气讲究气派的高楼大厦,更胜过那些形形色色表面光鲜的面子工程。
愿柘港的英名与青山同在,愿湘北特委的仁人志士与日月共辉!(刘衍清)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刘衍清
编辑: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