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时分,近1000支秧歌队、健身舞蹈队,5万余群众,活跃在岳阳县的集镇街道、机关大院、晒谷禾场、农家小院。24个“草台”戏班、16个“夕阳红”和“老干部艺术团”等社会文艺团队、7个业余皮影戏剧组、30多个业余铜管乐队、50个龙狮队,常年扎根乡野,演群众自己的戏、演寓教于乐的戏、让群众参与演戏,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这是该县重视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抓好基层文化工作的结果。
近年来,岳阳县坚持贯彻党的文化政策,落实党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面向市场,锐意创新,不断丰富和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为服务基层文化创造条件。县文化馆改革后,组建演出队、文艺活动中心,创办文化艺术学校,实行企业化管理,全员竞聘上岗,以岗定责,以效定酬。招聘大中专毕业生、青少年戏剧演员和专业演员充实演出队伍,招募一批社会才艺人士成为演出队的“挂职队员”,该演出队成为了全县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水平最高的领头雁。同时努力拓宽社会投入渠道,发展文化产业,向市场求生存、要效益,走“你搭台、我唱戏”文企联姻的新路子,每年与企业合作演出40场以上,年创收20余万元。
常抓不懈,围绕基层需要打造文化品牌。打造了一批文化活动品牌。连续举办了25届春节文艺晚会、10届庆“七一”群众歌咏比赛、4届少儿声乐、器乐、舞蹈、美术大赛,3届湘、鄂、赣三省十九县“金龙杯”歌手赛等大型文化庆典和比赛活动。每年举办大型“激情广场”广场文化晚会8场以上,组织知识竞赛、游艺活动、春联大赛、菊花展览、龙狮大赛等各类型的广场文化活动30场次,参与群众、观众20万人次以上。开展张谷英民俗文化节、国家森林公园大云山登高节、相思山文化研讨会等大型文化活动。充分挖掘民间艺术品牌。收集整理编辑了集民族民间文学、音乐于一体的《岳阳县资料本》以及《岳阳花鼓戏志》、《岳阳花鼓戏音乐集成》,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整理、出版中国民间文艺志书的县。挖掘、整理的楚鼓舞已存入国家文库,岳阳花鼓戏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岳州扇”、“云山高腔”、“龟牛拳”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省市保护。
倾情服务,围绕基层开展文化活动。全县20个乡镇,全部按照“一栋办公场地、一批文化设施、一班专职人员、一套管理制度”的要求建好了文化站,389个藏书千册以上的村级图书室遍布城乡,乡村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场、健身路径等文化体育设施雨后春笋般建成,全部免费常年对群众开放,让老百姓走进来享受文化的熏陶。县文化馆每年送戏下乡演出80场以上,坚持指导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文化辅导员进社区”和“文化辅导员联乡镇”活动,近年为边远贫困山区免费培训300多人次。
来源:不详
编辑:周兵华
本文链接:https://www.yyxnews.com/content/2011/12/15/523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