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岳阳日报垃圾巧分类 环境大变样
2019-03-13 03:38:00 字号:

  “可用的,卖钞票;能烂的,变肥料。”岳阳县饶村乡伍相村槐花组村民王定波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以前,他根本没听说过垃圾分类一词,现在,却把垃圾分类的原则记得很清楚。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伍相村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了过去“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村庄面貌。虽然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环境卫生清洁村,但大量垃圾究竟该如何处理,怎样才能让全体村民更广泛、更自觉地参与环保,实现环境卫生整治科学化和长效化,一直困扰着村支两委。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该村探索实施垃圾分类分级处理,从家庭开始分类,注重源头管理。

  走进该村,随处可见的三种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收集桶,便是这场“绿色革命”的最好见证。同样,在每一户村民家中,该村也发放了这样三种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桶,用于收集可回收类垃圾、可腐烂类垃圾和不可回收及其他类垃圾。按照设计,村民将分类好的垃圾倒入垃圾分类收集桶后,废纸、金属等可回收垃圾,由定点废品收购站定期进行回收;果皮、菜叶等厨余可腐烂垃圾,由保洁员及垃圾清运人员定期运至农户沼气池,最后用于还田施肥;其他不可回收垃圾,则运到乡镇中转站,进行统一处理。

  垃圾分类说起来简单,但习惯很难改变。只要有人不遵守,垃圾分类规则就是摆设。如何“撬动”垃圾分类,让村民自觉践行?

  村支书彭愿新告诉记者,在宣传发动和配置分类设施的基础上,他们另有两大“法宝”:一是实行三级负责机制,村民在源头实施垃圾分类,由村支两委和环境整治理事会负责监督和检查;二是严格评比和奖惩,将垃圾分类作为卫生户评比硬指标,对执行分类不到位的户主进行公开曝光,对优秀户颁发卫生星级牌,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在几大措施下,伍相村垃圾分类已初现成效,垃圾分类误置率控制在5%以内,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60多岁的前任老支书郭望月感叹:“以前两天就要运一车,现在上十天半月才拉一车,也不见户户烧垃圾,处处冒黑烟了。”

来源:岳阳日报

编辑:周兵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