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灭螺与镇村干部开会
廖灭螺查看扶贫资料
红网岳阳县分站6月19日(记者 袁颖)“这一次扶贫人口动态调整工作,工作任务重,务必要做好村民工作、逐户上门讲清政策……”6月6日,筻口镇大塘村,村、支两委围绕精准扶贫户动态调整逐一“过筛子”,第一书记廖灭螺就此项工作再强调。此刻,他的左手吊着绷带,身体笔直的坐在椅子上。在他的左锁骨骨折的这一周里,这已是他第三次与村干部商议脱贫人口动态调整工作。
5月30日,廖灭螺骑着摩托车赶往县城汇报精准扶贫动态调整评议相关工作后,便着急往村里赶。当时天正在下雨,路面湿滑,廖灭螺骑至天鹅路农业银行处时突然轮胎打滑,一个趔趄,飞身摔倒在路边的石阶上,致使左锁骨断裂,入院治疗。躺在病床上的廖灭螺坐卧不宁,先后召集村干部开过两次碰头会,仍旧对工作牵肠挂肚。6月6日,廖灭螺提前出院后,直接奔赴村民服务中心参会。
“村里这次扶贫动态调整涉及的户数多,不能出现丝毫差错。我的身上摔伤了,但是脑瓜子还灵着呢!可以继续工作。”始终惦记贫困群众,即使病痛在身也置之度外,这就是廖灭螺!
1992年,刚毕业的廖灭螺被分配在原相思乡政府工作,18年的基层成长磨炼,使他对农村工作有着特殊情感。2017年4月,已调至县农业局工作的廖灭螺主动请缨担任大塘村第一书记,主抓扶贫工作。当初“跳出农门”的他,做了几年城里干部,又回到了乡村,当起了“村干部”。
大塘村由筻口镇原大塘、锹塘、刘桂、和平4个村合并而成,共有1200户,3700人。由于信息闭塞,缺乏产业和技术,该村村民收入全靠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2017年,村里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228人,由县农业局驻村帮扶。
扶贫先找出路。廖灭螺来到大塘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抓产业扶贫。留在村里的村民年纪都偏大,且缺乏技术,廖灭螺思考着:养猪应该是村民既能长足发展又比较稳当的产业。为了鼓励村民养猪,廖灭螺先后3次登门拜访润升水稻合作社负责人,希望企业也能参与扶贫工作,为村里养猪的贫困户提供帮助。在廖灭螺的诚挚说服下,润升水稻合作社承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养一头生猪奖励节米300斤。与此同时,廖灭螺还与扶贫小组商议,建议从扶贫资金中拿出部分经费,每养一头生猪奖励300元。这一举措让贫困户养猪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仅2017年4月至12月,大塘村90户贫困户共出栏生猪260头,年增收50余万元。
廖灭螺十分善于利用“资源”,他和帮扶队员常去涉农企业“串门”,积极游说,帮助牵线搭桥和对接。2017年,村里引进红薯种植项目,由邓谷红薯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优质红薯苗5.3万斤、肥料12吨,栽种378亩,村里增收50万元;盛源林业合作社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土鸡苗2690羽,30元/斤保底回收,每户增收3000余元;村里购买3000株黄桃苗,向贫困户免费发放并提供技术指导。待挂果后,由菁华果业不低于当年市场价进行收购,预计亩收入可达25000元。
大面扶贫问题解决了,少数因病致贫的村民怎么办?廖灭螺再次陷入沉思。易荷英是大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精神病,且无生活自理能力。廖灭螺积极联系县残联,为她办理残疾证,申请残疾补助;又四处托付熟人联系民生医院,将其送至医院进行免费治疗。
驻村工作一年多来,廖灭螺走遍村里5个片区,37个村民小组,1200户人家,详细了解每一户的情况,足迹遍及大塘村的沟沟坎坎、角角落落。全村37个村民小组的贫困户、道路、环境等情况,他都能轻车熟路、了然于胸。一年的时间,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四处奔波筹资100多万,将村里1500米断塌路、1000米水渠、11口山塘修建好,一步步踏实地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开对‘药方子’,就能拔掉‘穷根子’”。党和政府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政策和支持,大自然赋予我们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优势,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大塘发展的更好。”对于大塘村的发展,廖灭螺满怀信心。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张阳
编辑:周兵华
本文链接:https://www.yyxnews.com/content/2018/06/19/521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