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华和同事一起察看黄沙水库
杨勇华正在记录工作事项
红网岳阳县分站7月9日讯(记者 付琴)堤防稳固、河网密布、沟渠通畅,才能成就一方水土丰沃的鱼米之乡。而这一切,离不开每一位水务人的付出。在烈日炎炎、良田干旱或暴雨成灾、洪水肆虐的日子里,他们奔波在基层一线,躬身在田间地头,奋斗在抗洪前沿。黄沙街镇水务站站长杨勇华就是其中一员。
6月29日,走在铁山干渠荣湾分干9-16KM段,杨勇华正头顶烈日,在坡边来回巡查。连日来高温少雨的天气导致黄沙街干旱加剧,为了缓解用水压力,保证群众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近些天,杨勇华组织工人奋斗在“清淤扫障”一线。渠道外坡杂草茂密,荆棘丛生,有的地方草丛深达2米,杂木有碗口粗,杨勇华稍不注意就会被其弄伤。“灌溉用水高峰期马上就要到来,得加快进度了!”杨勇华拭了拭额上的汗珠,眯着眼望着前方的渠道。隔着空气,记者仿佛闻见他那黝黑皮肤里渗出的汗水味道。
42岁的杨勇华是一名退伍军人, 1996年退伍在黄沙街镇水务站工作,2012年入党。黄沙街镇是农业大镇,境内的六小垸堤防长达18.7公里,垸内有农田近7000亩,精养鱼池近5000亩,农业种养年产值过亿。身为水务站站长,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每年夏天都是我们最繁忙、最紧张的时刻。”杨勇华告诉记者,除了渠道的清淤扫障,科学调度水源、及时监测墒情、搞好水利设施维护等都是他们近期工作的重点。为避免灌溉时的“跑冒滴漏”,杨勇华日日奔波在田垄之间,加强巡查,强化用水管理,搞好渠道维护,提前制定放水计划。
除了抗击旱魔,防汛也是“压力山大”。
2016年,黄沙街镇遭遇20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持续的大暴雨令山塘和水库的水位蹭蹭上涨,由于堤身单薄,导致堤坝被水浸泡后多处出现险情,形势严峻。期间,杨勇华不分白天黑夜地巡查,看现场、定方案、处险情都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让他这位“老水务”忙得不可开交。“只要开始防汛,就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粒,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
忆起这段艰辛的日子,杨勇华没有一句抱怨,只说了句“我有些对不住妻子。”2016年防汛抢险期间的一天下午4点,刚从另一处险情发生地回来的杨勇华突然接到村干部电话,被告知新民湖出现了一处30多米长的险段,面临倒堤风险,危及到下游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如若倒堤,后果不堪设想。情势危急,杨勇华在第一时间向镇领导汇报,请示增派抢险人员和运送抢险物资的同时,立即奔赴抢险现场。
“快快快,跟我到这里来,这里还没堵住......” 晚上7点多,正当杨勇华和抢险队员搬运一袋袋砂卵石填堵渗水口时,他的电话响了, “你怎么才接电话,你老婆晕倒了,你快赶回来。”听到这一消息,杨勇华停顿了几秒后说道:“你们先把她送去县城的医院,我这边弄完了就赶过去。”挂断了电话,他又一头栽进抢险中。晚上十点,险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杨勇华拖着一身泥水,立即开车赶往医院看望妻子。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把防汛抗旱作为检验合格与否的“试金石”!”加入党组织这些年来,杨勇华立足本职,把“忠诚”写在防汛抗旱一线,用责任和行动擦亮党员名片,他用自己的拳拳赤子心,诠释着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谌良柱
编辑:周兵华
本文链接:https://www.yyxnews.com/content/2018/07/09/521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