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油豆腐
袁岳良正在制作豆腐
切豆腐
岳阳县融媒体中心1月11日讯(记者 袁颖 张帆)幕阜山下,张谷英村,是藏在巴陵大地的一缕人间烟火。冬至一过,乡村到处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忙着扫院子、买年货、贴对联……这里还少不了一件事,就是炸油豆腐过年,主要是取豆腐的谐音“都福”,有着美好的寓意,希望来年有个好彩头。
张谷英的豆腐,用的是渭溪的水。手艺人袁岳良从渭溪河畔的长寿井挑水打豆腐。早饭后,他就将前晚泡好的黄豆,用水洗净几次,开始磨豆子,豆子就成白白的浆,从边缘缓缓地流下来,流进早已准备好的石磨下大缸里。
磨浆后是冲浆、榨浆。大约十分钟,一锅豆浆开始沸腾。一种柔和的、淡淡的豆腥味,逐渐在满屋子弥漫开来。袁岳良告诉我们,做豆腐的技巧关键在于“点浆”,做好做坏,全凭手艺,全仗经验。
袁岳良说道:“我们打的油豆腐在传统工艺上面,与别人还是有所不同的,主要是体现在点浆上,所以说点浆的技术特别重要,点浆不点好的话,根本打不出好豆腐,我们的豆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
这门祖传的手艺,袁岳良早已炉火纯青。待榨干水分,他的拿手好戏也开场了,在正方形的嫩豆腐上用小刀划出横斜的平行线,一块块豆腐呈小三角形弹出。锅中菜油翻滚,豆腐下锅瞬间鼓胀,袁岳良用漏勺一压一抖,豆腐发出脆响,鼓鼓囊囊像一座座小山,几分钟后油豆腐炸成,出锅。
袁岳良说道:“我从96年开始做油豆腐,主要是想把油豆腐的品质越做越好,把传统工艺继续传扬下去。”
山水勾勒出张谷英的风骨,巷道则连接着张谷英的温情。无论是留守村里的老人,还是远离他乡的游子,油豆腐关乎他们的不只是味道,还有一份浓浓的乡情。岁月更迭,他们追寻舌尖上的乡情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袁颖 张帆
编辑:蒋赛洋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yyxnews.com/content/646845/55/1343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