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活动,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今天开展讲奉献、有作为活动的讨论,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位领导增强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上,奋发求为是非常必要的。
“讲奉献、有作为”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讲奉献,说到底是践行党的宗旨。《党章》规定,党员要“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种精神也是一种崇高的奉献。
“讲奉献、有作为”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内在要求。《准则》第一条规定了公和私的关系,讲到“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第四条讲的是苦与乐的关系,讲到“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因此每一位共产党员要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着一份光荣的使命,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群众的利益第一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目前开展的“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 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是每一位合格党员的合格“底线”“基准线”。普通的24个字,无疑是一个普通党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一个都不能少,一个方面都不能弱化。唯有践行好“四讲四有”,方能做合格党员。
个人认为,讲奉献有作为,讲奉献是起码态度,有作为是基本要求。不讲奉献难以求作为,没有作为难以谈奉献。今天我们讨论的是重点是讲奉献、有作为。在如何有作为上,我谈点体会:
一、 解决态度问题,愿字优先
湖湘文化中提倡有三种精神,即忧乐精神(范仲淹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求索精神(屈大夫“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骆驼精神(任弼时同志提倡的任劳任怨、坚忍不拔革命精神),体现一个态度问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现在的共产党人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态度相当重要。我到宣传部,接触到很多文明道德模范,有两个人让我十分感动。
第一位是张谷英镇中心学校教师丁群芳,今年49岁的丁老师,18岁参加工作,2005年入党。2002年至2008年,他连续六年担任九年级班主任,送走了400多名毕业生。2004年妻子张双连老师患上乳腺癌。他经常是流着眼泪出家门,擦干眼泪进教室。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1年底,他自己不幸患上了直肠癌!2014年后,妻子去世。
丁老师的儿女在广东打工,家中剩下生命垂危的老父亲和他两人。他住院24天后强行出了院,带病完成学生作品及文档的整理,参加省里的比赛。省里获奖后,他又找专家、老师请教,直到获全国三等奖。虽然病魔缠身,但他并没有被死神击倒。丁老师荣获国家级奖励有6次,省级奖励有12次,市级奖励26次。他连续七年被评为“岳阳市优秀科技教师”,连续两届荣获湖南省芙蓉创新奖,被评为“湖南省十佳科技教师”。鉴于他的突出成就,他被评为岳阳县劳动模范,“岳阳市最美乡村教师”,今年又入选“湖南好人”、“中国好人”。
第二位是党外人士,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石虎,20多年,他从乡村赤脚医生成长为泌尿领域的市级权威专家、正高级职称;他在该院打破并保持着接诊病人最多、查房耗时最长、做手术例数最多的记录;他视病人为亲人,被众多患者视为骨肉至亲。2013年1月15日,王石虎连续做完5台手术,病人还没有推出手术室,王石虎突发心脏病,倒在手术台边。尽管如此,王石虎的拼劲丝毫没有减弱,“三个最”的纪录也一直没有被人打破。今年王石虎入选为湖南好人。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讲奉献、有作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会珍爱生命。丁老师夫妻双方罹患绝症,没有半点向组织索取之心,反而在岗位上尽一份热发一份光,闻一多先生在《红烛》诗中写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丁老师就是甘于奉献的蜡烛;王医生不是大专院校毕业,从赤脚医生起步,自学成才,成长为高级职称的权威,医院把他当成宝贝对待,他视患者为亲人,为患者动手术,自己倒在手术台,体现出他一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济世情怀和担当意识,群众舍不得,纷纷点赞。俗话说,千金难买我愿意。无疑,这两位的事迹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注脚和诠释。
“所行即所愿,应为则愿为”。这句话旨在描述对世事不存怨艾、抱以乐观感恩的生活心态。有个《凡人与大师》故事可以分享,凡人说:“我象你一样勤奋努力,依然是个凡人,而你却成了大师,为什么?”大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他出了一个题目:“假如现在横亘在你我之间是一条河流,你怎样跨越?”凡人回答道:“第一条,如果有座桥,我直接过桥;第二条,如果有船,坐船过去;第三条,如果我会游泳,游过去。”大师说道:“你过桥、坐船、游泳是依靠别人,假如大雨磅礴或大雪纷飞,你还能过河吗?所以不能算你彻底地完成了跨越。”凡人听了大师的话,若有所思地说:“不过还有一条很难的路径,就是我亲自造座桥跨越,但我没有造桥的本领,尊敬的大师,看来我是无法跨越这条河流了。”这时大师微笑地对他说:“你是个聪明人,你知道造桥既能实现你跨越的追求,也能成全别人过河的愿望,但你却因为难而不为,现在我告诉你,凡人与大师的区别就在这里。”凡人总是追寻自己的梦想,成全的也不过是自己的愿望;而大师不仅追寻自己的梦想,而且成全的也是众人的愿望。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李时珍遍尝百草、呕心沥血而写成《本草纲目》;黄道婆为了家乡的发展,她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而忘私;娃娃博士邓稼先成功研发两弹;还有钱学森、谭千秋、雷锋、詹天佑、巴金、林肯等。古今中外,数不胜数,都是讲奉献愿作为的情怀。时至今日,仍然使我们敬仰的楷模。作为共产党人,愿为的情怀应该体现在众人之愿,就是:面对大是大非时敢于亮剑的党性情怀;在面对矛盾纠纷时迎难而上的责任情怀;在面对突发在危机时挺身而出的英雄情怀;在面对工作失误时承担责任的自省情怀;在面对歪风邪气时勇于斗争的碰硬情怀。唯有如此,才可解决当前我们干部系统中出现的“不作为”、“老好人”、“混日子”等问题。
官员的道德程度往往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尺度,从我们身边的事再到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时,已年届73岁。面对当时的情况,他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做点工作。他通过一些简单朴实的话语,表明他自己的选择,也实实在在地表明他自己一心为民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他说:“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在不多的余年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行动受思想和情感所支配,一代伟人心里装着老百姓,时刻想着老百姓。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做梦来到了地府,见阎王正在审查新到的人。这时,一身着官服者颇有气势地走进大殿,自称为官所到之处只喝百姓一杯水,一生无愧于天地鬼神。阎王笑道: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要说不收百姓钱财的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还廉洁吗?这人辩解道:我虽没什么功劳,但也无过!阎王说:你一生处处所求不外乎保全自己,审办案件时,你为避开嫌疑没敢说话,岂非有负于民?办理百姓之事,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岂非有负于国?对于官员的政绩应当怎么看?无功便是过。该官听罢似有所悟,锋芒顿减。这个故事借阎王之口,讽刺了某些自认为清廉的“好官”,他们为官一任,虽不贪不占,却也不作不为,有如木雕泥塑尸位素餐;或为人只求“你好我好大家好”,看似忠厚,实则一切只为保全自己。这种不办实事的“昏官”,历来为世人所不齿。可见,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不敢承担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腐败。
二、 解决能力问题,会字为要
木桶装水,其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没有人天然拥有做好一件新事情的能力,谁都需要从干中学、在学中干。进退维谷之中如何进退有方,左右为难之际如何左右逢源?靠运气不能包打天下。只有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理解,解决素养和能力上的不适应、不同步的问题,才会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迈不过的坎。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我们在信念上抱定守一,在态度上决绝无二,“不会为”这三字也会成为我们事业上的拦路虎。当前经济转轨、结构转型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我们的发展方式、管理形式和思维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工作方法不多,又不善于学习,常常会遇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干事创业充满激情却不得要领,事倍功半。这种情况的“不作为”,属于“不会作为”。对于“不会作为”的党员干部,离开学习谈“作为”,只能是一时之效,没有持久之功。都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当遇到“不会作为”的尴尬时,党员干部如果不愿意把岗位让给有“金刚钻”的人,就只有不断地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并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破解难题的方法和推动发展的动力,让自己也拥有“金刚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领缺失不能为”的问题,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当前需要警惕的是,在上下声讨“为官不为”的语境下,有些人为了表现出“有所作为”,有意或无意间强化了乱作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乱作为的要害,就是不按经济规律和法治规律办事,随心所欲而逾矩。审视乱作为,需要厘清几个层次:一种乱作为是违背经济规律和法治规律,从头到尾盲干、蛮干;一种乱作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南辕北辙;还有一种乱作为是心中总是装着“小九九”,为了应付差事,明知是乱作为而偏要为之。概言之,这三种乱作为都是缺乏必要的能力和素养。
诚然,基层领导干部起码要具备几种“会作为”的能力,一是要有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政策运用能力,加强政策学习和研究,全面、准确的把握中央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确把握复杂问题的“点与面”、“表与理”、“虚与实”。善于抓根本、抓关键,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处理好主与次、重与轻、急与缓、难与易等方面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要紧紧抓住利益调节这个关键,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抓住一个时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越是矛盾突出,越是问题复杂,越要关心关注民生问题,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二是要有依法行政的能力。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处理问题。要增强危机处理能力和局面控制能力,善于应急管理,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善于应对新媒体,加强舆论引导。推行阳光政务,强化执法监督,狠抓制度建设。三是要有防腐拒变能力。党政机关的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领导者和管理者,能否驾驭市场经济,能否代表人民群众管理社会经济事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质的高低。作为行政执法部门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自觉学法、用法、守法,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只有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才能更有效地遏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发生,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懂法、用法、守法,避免在灯红酒绿中迷失方向。
三、解决担当问题,敢字当头
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敢于担当是一种履职境界,一种工作劲头。为官避事平生耻(原句:金.元好问 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以诗言志,在其位则谋其政,做官避事是平生最大的耻辱,为了国家民族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任其职,就应尽其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敢担当”成就出彩人生。我认为要开创一番事业,首先得要对家庭有担当,对家人严管善爱。要孝敬父母,让其衣食无忧、精神愉悦、安享晚年;要忠于配偶,互敬互爱、理解支持;要养育子女,引导他们学知识、懂感恩、行孝悌、知荣辱、守法纪。二是对职责有担当,这样才能获得成长。要把岗位职责化为做好事情的原动力,在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做到勇于任事、扎实干事,用夙夜在公的工作理念去谋划和推进工作,必须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意识。三是对失误有担当,这样才能凝聚人心。面对失误,要勇敢承担并主动改正,不仅要在自己出现过错时敢于直面,还要在同志出现过错时及时补台,从而不断修正错误、解决问题、获得进步。四是对危难有担当,这样才能超越自我。作为党员干部,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在化解危难中实现超越。五是对正义有担当,这样才能成就崇高。要始终保持对原则的坚守,严格按政策、制度、程序办事行事,客观公正,讲真话、说实情,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编辑:周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