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只要党需要,就不会缺席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张阳 编辑:周兵华 2019-02-27 00:53:00
—分享—



周锡初老人

“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一个勇敢、有奉献精神的战士,只要党需要,就不会缺席。在职时,服从党的安排,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退休时,时刻关注国家大事,保持一名党员的先进性。”他就是家住新墙镇燎原村的周锡初老人,一名情系国家,情系党,情系人民的老党员。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周锡初用五十七年的时间为党的事业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是赤子之心。

立志一生为党奉献

记者去到周锡初老人的家里时,他正在书房练毛笔字。谈起过往时,他那双被岁月的沧桑深深埋藏了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彩,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1933年,我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屋里,由于屋里很穷,眼看着要辍学了,正逢新中国成立,大力发展教育,在国家的资助下又读了两年半初中,顺利毕业。”此后,周锡初老人便将这份恩情铭记于心。

1955年,在长沙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培训学习后,周锡初老人在财政局当了6年国家预算会计。周锡初老人说道:“刚开始我也不熟悉会计工作,只能是边学边做。那时候,我每天都很开心,只希望自己好好表现,努力地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终于,1959年,在党旗的见证下光荣宣誓,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至此,开启了他身为共产党员的奉献人生。

“助学之恩不可忘,所以当我入党后就立志要终身为党奉献,一生报党恩。”对周锡初老人来说,党就是他的第二个母亲。

                  践行承诺报答党恩                 

为了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家鼓励知识分子下乡支教。1962年,周锡初老人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城里优越的工作,选择下乡去农村当一名农村教师。支教期间,周锡初老人一个人带几个班,班里学生各个年级混杂一起,教完这个班又接着换“下一批”。

“有时候累得连饭都吃不上,经常改作业改到半夜一两点,有几个学生家里太穷买不起笔和本子,我就拿工资买了送给他们”。周锡初老人回忆到。

1979年,铁山水库的移民工程需要大量的年轻干部去工作,将他安排至新墙镇负责林厂移民基建。“那时候的形势逼着我们成为‘全能型人才’。政府需要我做基建工作,我就认认真真搞好,不懂就问、就学。在这里工作虽然环境恶劣,比当老师还辛苦,但我很满足很开心。”回忆起往昔,周锡初滔滔不绝。

那时候的周锡初老人已经成家并育有一女两子,但他却没有丝毫不犹豫,再次遵从党的安排,带着家人搬到了新墙镇燎原村,全心全意的投身至工作中,一直在燎原村生活至今。周锡初老人说:“党和国家要我去哪,我就去哪,能为党和国家奉献我感到非常光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步入老年后的周锡初老人并没有“树老生虫”“人老无用”的想法,他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始终坚定信念,投身基层党建工作。

在周锡初老人的书桌上,整齐的摆放着几个发旧的笔记本和一本封面磨损的党章。周锡初老人介绍,他写了一本《中国共产党在我心中》作为送给党的生日礼物,又在2016年将一万七千多字的党章全部抄完。


手抄党章本

“周嗲嗲对参加村里的党建活动很积极,只要我们邀请他,他绝对会来。有时候还给村里的建设建言献策,前几年冬天,村里有段路坏了,他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在下雪天,拿着工具跑去修路,附近街坊谈起他时无不交口称赞。”新墙镇党委委员刘衍向记者说道。

周锡初老人还极其重视对后辈们的教育。“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是周锡初老人挂在墙上的对联,他写了一本自传《我的人生》赠予家人,希望子孙们能从中吸取经验,并鼓励子孙们做人要有追求、有恒心、有道德、有爱。周锡初老人言传身教,让子孙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一个党员一面旗。就像周锡初老人说的一样“人生在世不要太看重得失,真诚对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以感恩之心对待每个帮助过自己的人,坚定信仰,爱国家爱党爱人民。”周锡初老人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怀展现了退休干部党员崇高的党性觉悟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张阳

编辑:周兵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阳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