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云讲述战场故事
刘彩云讲述战场故事
刘彩云讲述战场故事
岳阳县融媒体中心8月1日讯(记者 付琴 吴俊宽)跨过鸭绿江,他们的热血洒在异国的冰冷雪地,他们的青春长眠于外乡的山峦丛林。
投身一线,深入群众,做党和人民的“通讯员”
1938年,14岁的刘彩云参加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这是一个十分神秘,甚至比正面的战士面临更多危险的革命群体。在这项“隐秘而伟大”的事业中,刘彩云看到了众多为理想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一颗“保卫祖国”的种子,开始在他心里扎根,发芽。“誓死捍卫地下党组织,杨乐如、刘美印、刘凤慈,我就当通讯员,四个人现在就剩我一个人了。”谈及昔日战友,刘彩云有些哽咽。
为祖国“争夺立国际功”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序幕拉开,为祖国“争立国际功”的号召敲打着青年刘彩云的心。面临一场军力物力悬殊的战斗,刘彩云没有考虑生死,毅然加入中国志愿军队伍,和无数中国好儿女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抵达朝鲜战场前线。
“八二炮就跟迫击炮一样,只有这么长,它能上能下,把它架起,把炮弹一放下去就打出去了。我们就不要炮架,将它立起来了,用手指一扣就打出去了。”刘彩云一边比划着,一边述说着当时的情景。
入朝后,刘彩云被分配在志愿军68军204师612团3营一连,成为一名炮兵。老虎山战役中,成群的敌机呼啸而来,向志愿军狂轰滥炸了七天七夜,子弹贴着刘彩云的头皮飞过,浑身各个部位都能感受到子弹头和炮火的灼热。
残酷的战斗、艰苦的环境、生死的考验,在朝鲜的每一天都是对精神和意志的折磨,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刘彩云和战友并不知道“怎么赢”,他们只知道这场战斗“必须赢”。
“没有想过自己能活着回来”
在朝鲜战场,冷和饿是最深刻的记忆。刘彩云所在的部队除了要面对敌人的炮火,还要面对饥饿、缺水、挨冻和缺乏生活用品、语言不通等困难。1951年,朝鲜遭遇极寒,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深深的积雪几乎掩埋了半个身体,队伍中士兵手脚冻掉的情况时有发生。“朝鲜真是苦,老百姓的房子都不能进去,把雪一扒开就拿块油布开铺,到了53年才有饭吃。”刘彩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鼻腔充斥着泥土混合鲜血的味道,眼里看着战友在风雪中冻成“冰雕”,刘彩云从没想过自己能活着回来。在他心里,哪怕没有子弹,哪怕用血肉堵枪眼,也要坚持战斗到底。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弹指一挥间,年轻的战士们,有些回到家乡,有些埋骨他国。
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志愿军们谱写了叱咤风云的好汉壮歌,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历史会记住他们的功绩,他们的故事将代代流传,永世不朽。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付琴 吴俊宽
编辑:蒋赛洋
本文为岳阳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yxnews.com/content/2022/08/01/11585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