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致祥”党建品牌引领产业发展
柏祥村水稻种植基地
志愿者开展“移风易俗过清明”宣传活动
“群英”志愿者发放宣传资料
党员干部“和顺农耕园”参加劳动
岳阳县融媒体中心4月16日讯(袁颖 罗爽)湘江之畔,振兴春潮激荡。当三湘四水的乡村竞相破题振兴之路时,柏祥镇正用“红色引擎驱动、多元共治筑基、产治融合增效”的实践密码,将“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愿景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柏祥镇伏太村致祥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育秧棚内热闹非凡。该村党总支书记于敖站在田间地头,看着村民将营养土铺进秧盘,农妇们正以指尖翻飞的速度完成稻种点播——这幅“支部领着产业走、党员带着群众干”的春耕图景,正是柏祥镇以“和顺致祥”党建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2022年,伏太村党总支创新推行“头雁领航、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发展模式,通过“党员包片联户”机制,4个月内将分散的2800亩农田整合为3200亩集约化基地;村集体统筹200万元建成3000㎡现代化仓储中心,配置15台大型农机,构建起“育秧—种植—加工”全链条服务体系。
于敖介绍,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村集体兜底技术销售风险,当年社员人均分红3000余元,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党群共富联合体”从蓝图变为现实。
而在柏祥镇桑园村,60岁的杨归良,有着“群英断是非”领头人“和顺群英”的特殊身份。由他带领的6人调解小组,两年间成功化解大小矛盾120余起。其中,他主导调解的“砖头纠纷”,成为当地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写照。杨归良说:“我这个人也没有特别之处,村里面要我负责桑园村的协调工作,我就想正人要先正自己,只有自己做到为人公正,其他事情还是比较迎刃而解。再一个,我对于村里各个人的性格比较了解,处理事情帮理不帮亲,大家认为你公道,事情就能大事能够化小,小事化无。”
在柏祥镇党委“人人皆群英”的治理体系下,像杨归良这样的调解能手不断涌现。全镇220余名“群英”来自各个群体,只要能在群众中发挥影响力,就能入选。他们依托9个示范性“和顺堂”和60余个片组“和顺堂”调解点,三年累计化解纠纷320余件。
柏祥镇的“和顺堂”里,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员干部用方言解读政策,群众可以当面提出疑问,反映宅基地纠纷、灌溉难题等问题。临港村通过恳谈会收集的17条建议,半个月内就落实了16条。
从矛盾调解到乡村振兴,“和顺基因”已经融入柏祥镇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60余个议事点相互配合,220名“群英”成为政策传播的重要力量。柏祥镇以“群众管群众”的创新模式,打开了“心通百通、民和事顺”的治理新局面,正如杨归良所说:“没有解不开的结,只有焐不热的心。”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袁颖 罗爽
编辑:蒋赛洋
本文为岳阳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yxnews.com/content/646948/50/1487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