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岳军:匠心传承 至“扇”至美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周昱君 刘诗棋 编辑:蒋赛洋 2025-04-27 08:32:10
—分享—

6B0CCD304C51DDB626AF8896897EC91F.JPG

巨型岳州扇作品

68F9C196AB8F15873BCECE6154FBE3DC.JPG

教授岳州扇知识

7953A45FEDE37DDA0ACED9E3D2ECE580.JPG

部分作品展示

D9FDDBDE77F8AE339F08C1383EA69CED.JPG

制作岳州扇

1A91CFF36E9CF6EE4D37DFD3C16B0098.JPG

与学生互动

岳阳县融媒体中心4月25日讯(周昱君 刘诗棋)一方小小的扇子,可传情浓,可递风骨;开之则用,合之则藏,一把折扇将古今工艺的美学尽藏其中。2021年,岳州扇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作为中国三大名扇之一的岳州扇,它在岳阳县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见到岳州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岳军先生时,他正与同好分享收藏珍品,畅谈制扇心得。1976年出生的刘岳军出生于制扇世家,父亲是巴陵扇社创办人刘正文。自幼浸润在制扇氛围中的他,18 岁起随父学艺。父亲一句 “做事做人,唯有认真”,成为他 30 余年坚守的信条。从扇面装裱,再到选制原材料、制作扇骨、画扇面,30余载的勤学苦练,让刘岳军的作品屡获省内外精品奖项,逐渐被大家认可喜爱。

“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 一把岳州扇,藏着千年工艺美学。每一把扇子的制作,都是一次人与物、与时间的对话。刘岳军介绍,劈片、边骨钻眼、刮楞......岳州扇制作技艺共包括72道工序,而用带有斑点的湘妃竹制作扇骨便是岳州扇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工作台上,锉刀、锯子等几十种工具整齐摆放。做扇时,刘岳军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工作台前,只见他将两根扇骨叠放,一手拿起锉刀对着扇骨上下收边,每锉几下,就举起扇骨瞧一瞧,如此反复,直到扇骨变得整齐、片片宽度不差分毫。做好的扇骨再按照宽度一一散开,插上画好的扇面进行胶装,一把岳州扇才算完工。

2008年,北京奥组委将巴陵扇社制作的“奥运会徽扇”作为礼品扇赠送给前来观赛的外国元首和贵宾,沉寂多年的岳州扇再次焕发出生机。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式各样的岳州扇作为文化瑰宝历久弥新,而转型和发展从未停步。刘岳军决定用更加现代的眼光来推动岳州扇的传承和市场开拓。

刘岳军说:“做这个扇子在家族里面到我这里是第三代了,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东西,现在的岳州扇我们想更多地融入年轻人的一些想法,像我们这个扇子现在都比较古法,做工也相当精湛。以我们的熊猫苑,我创作了一批扇子,梅兰竹菊和熊猫们融合在一起,传统的东西和现代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在市场上的反响还是很好。”

在树德堂巴陵扇制作工坊,刘岳军还时常参与到学校研学活动中去,通过科普分享、沉浸式体验,让年轻一代能够亲身感受传统岳州扇技艺的魅力,理解“守艺”与“传承”的深刻内涵。

从农家竹器到收藏佳品,从巴陵扇社到国际展台,这把承载着湘史脉络的折扇,正以文化使者的姿态讲述着岳阳县故事。当非遗遇见匠心,当传统碰撞创新,岳州扇仍在续写新的传奇篇章。

来源:岳阳县新闻网

作者:周昱君 刘诗棋

编辑:蒋赛洋

本文链接:https://www.yyxnews.com/content/646948/61/149085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阳县新闻网首页